五、憶兒時---------   昆蟲的生活史 


◎依昆蟲的成長方式,可以將昆蟲的成長過程分成無變態不完全變態以及完全變態。其中不完全變態又分成漸進變態半行變態


無變態:是指昆蟲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態與習性沒有什麼改變,最典型的代表是家中蛀食衣物書籍的衣魚。衣魚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態沒有改變,只是脫了幾次皮,身體的體節增加而已。其幼生期稱為仔蟲。


漸進變態:此類昆蟲的幼生期稱為「若蟲」,若蟲與成蟲相似,只是缺少翅膀﹝只有短短的翅芽﹞,生活在相同環境,食物的選擇和生活習性也無明顯差異。例如蝗蟲、椿象、蟋蟀、螽斯、蟑螂、螳螂等等。翅膀會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出現,直到脫完最後一次皮的時候,翅膀才會完全成熟。


半行變態:此類昆蟲的幼生期稱為「稚蟲」,生活環境及食性和成蟲階段大不相同。例如蜻蜓、豆娘、蜉蝣、石蠅等,它們的稚蟲生活在水中,直到長大成熟後,才會爬出水面,在陸地上羽化為成蟲。


完全變態:是指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例如鱗翅目的蝴蝶、蛾,鞘翅目的天牛、鍬形蟲等。這類昆蟲它們在蛹期靜止,不吃東西也很少活動,但它們會想辦法保護自己的蛹,像蛾類會吐絲結繭把蛹包在裏面,有些蝴蝶的蛹長得像枯枝或枯葉。蛹雖然從外表上看起來一動也不動,但裏面卻蘊釀著極大的轉變──腳、觸角、翅膀等的形成。最後蛹的外殼會裂開,一個全然不同的新生命誕生了,我們稱這種戲劇性的變化為「完全變態」。


參考資料


 


衣魚  無翅亞綱昆蟲   生活史是無變態,在成長的過程中,幼生期﹝仔蟲﹞與成蟲不論形態與習性都沒有什麼明顯改變,只是脫了幾次皮,身體的體節增加而已。身體扁平,身上披滿銀色鱗片。頭部有細長30節以上的絲狀觸角,多數有明顯的小型複眼,腹部有三對能疾、跳躍的腳,行動敏捷,尾部有三根尾巴。室溫環境下,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 以澱粉、膠質、紙張、纖維等為食物,常造成書籍、衣物的重大損失。


 

蜉蝣  一生經歷卵、稚蟲、亞成蟲和成蟲4個時期,屬於半行變態昆蟲。是有翅亞綱中較原始的變態類型。 身體柔弱,觸角短小,頭部小能自由轉動,翅膀一般透明,前翅大於後翅,靜止時直立於背上,具2條尾毛及中央的尾絲。稚蟲棲息水中,靠腹側之氣管鰓呼吸,植食性,稚蟲期數月至1年或1年以上,有的要脫皮20餘次。稚蟲充分成長後,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邊石塊或植物莖上,日落後羽化為亞成蟲。亞成蟲與成蟲外形相似; 已具發達的翅,但體色暗淡,翅不透明。亞成蟲期歷時較短,一般經數分鐘到一天左右即再一次脫皮變為成蟲。成蟲為了傳宗接代,不吃不喝的婚飛,任務達成即死亡。壽命依種類而定,有些極短只有數小時,最長的可達八~廿一日,通常為二~三日。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說法。不同種類的蜉蝣稚蟲喜歡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們是測定水質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全世界約有1000多種,台灣已知66種。※亞成蟲期是蜉蝣獨有的成長階段。


 


石蠅  雖然喚名「石蠅」,但是牠和「蠅」類卻毫無關係,主要是石蠅稚蟲生活在水中石塊之間,所以才命名為此。石蠅生活史為卵─稚蟲─成蟲,屬於半行變態,成蟲頭部寬,觸角線狀,體型狹長,略扁平柔軟,翅膀膜質但不善飛行。稚蟲生活於無污染的水域,身體扁平,肉食性。成熟時會爬到岸邊羽化。羽化後因其口器退化並不取食,剩餘的生命只是用來交配及產卵。交配後將卵產於水中或水邊,產卵數量極大,是利用「蟲海戰術」來克服環境的威脅。但因為飛行能力弱,在水面產卵時容易被魚類捕食,所以不管是成蟲或稚蟲,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魚餌。全世界有112000多種,台灣已知有29種。


 


昆蟲的壽命並不是指牠的成蟲可以活多久,而是這種昆蟲生活史的長短。所以假如有人問起某種蝴蝶、蟬或鍬形蟲的壽命長短,那麼牠們的毛毛蟲、地底若蟲或朽木中幼蟲的階段都應該算在裡面。更重要的,大部分種類的昆蟲,在牠們的一生中,成蟲階段通常是較短暫的「老年」時期,攝食成長的幼生期階段反而佔掉牠們一生大部分的時光。
昆蟲一生壽命的長短隨著種類的不同,會有極懸殊的差異。例如有些蚜蟲在一年之中會有多達三十代的生命交替,平均一代只不過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而產於美洲的十七年蟬,牠們的若蟲在地底要生活長達十七年後,才會鑽出地面羽化為成蟲,當成蟲完成傳宗接代大事後,不久便會死去。

以下是幾種常見昆蟲的平均壽命表
獨角仙 1 (幼蟲8-10月,成蟲2-4)
扁鍬形蟲 12 (幼蟲8-10月,成蟲3-8)

部分越冬成蟲則可存活超過半年


蜜蜂蜂后 24 (幼蟲6日,成蟲24)
台灣大蝗 一年 (若蟲4-6月,成蟲3-8
)
台灣紋白蝶 3545 (幼蟲18-21日,成蟲1-3
)
無尾鳳蝶 4555 (幼蟲20-24日,成蟲2-4
)
埃及斑蚊雌蟲 35 (幼蟲4-6日,成蟲4
)
大螳螂 1 (若蟲4-6月,成蟲38
)
星天牛 1 (幼蟲8-10月,成蟲26
)
昆蟲的壽命很特別,金龜子在成年情況下可活12個月,但它的幼蟲卻可以在土裡活34年。春天和夏天出生的工蜂只能活6周,而秋天出生的卻能活6個月,蜂王的壽命要長得多,它能活5年。



蛻變 昆蟲體表披覆著一層富含幾丁質的體壁,即外骨骼,其作用主要在保護與支持,不僅可以增加筋肉的附著面,保護內臟器官,減少水份的蒸發,其表面廣佈感覺器,可隨時探知外來的狀況。


一隻昆蟲的外骨骼其實就像武士的盔甲般由一塊塊板片組成,板片間靠節間膜連接,節間膜柔軟有韌性,易於彎曲運動,不用時可摺疊在前一個體節之內。當昆蟲的身體逐漸長大時,板片無法跟著長大,則藉蛻皮方式來度過。所以昆蟲的年齡是每蛻一次皮便長一歲(即一個齡期)。最後一次蛻變為成蟲後,即不再蛻皮。在蛻皮的過程中,有85%的舊表皮會被消化,做為合成新表皮的部份材料,待蛻皮過程完成後,那殘餘的部份不再適用,就是一般常見的『蛻』,如蟬蛻,中醫裡常被用做藥材;『蛻』所完整保留的形態特徵,還可做為分類鑑定的依據呢!


    甜菜白帶野螟蛾是常見的小型蛾類,小小的咖啡色身體上帶著簡潔清楚的白色花紋,休息時,外觀則像國軍的幻象兩千戰鬥機;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但最高可達1800公尺 ,普遍分布全島數量多見,白天常見草叢裡驚飛,常夜晚發現於葉背,有時電線桿、牆壁、紗窗都是它們活動地盤,習性隱密。


    獨角仙鞘翅目金龜子科全身幾乎都是堅硬的革質,因為雄蟲頭部前方長有一支巨大的觭角,用來爭奪食物或對抗情敵 ,故稱為獨角仙;而前胸背板中央亦長有一小觭角。獨角仙屬於金龜子科的兜蟲亞科,所以獨角仙又稱兜蟲。目前台灣主要有兩種,獨角仙、姬獨角仙,都是屬於夜行性甲蟲。它的幼蟲﹝蠐螬﹞俗稱雞母蟲  是生活於腐爛的木頭或泥土中。成蟲則吸食樹汁為生。雄蟲獨角仙打架的方式是把牠的觭角插到對方的腹部下面,然後高高舉起,使對方飛出去。日本人非常崇拜獨角仙,以獨角仙的頭部形狀做成日本武士的頭盔。


    瓢蟲鞘翅目瓢蟲科,瓢蟲的成蟲體長約 數mm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赤、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瓢蟲的兩隻觸角是用來辨別方向及尋找食物,並利用口部附近的兩個大腮來捕捉蚜蟲,牠一天大約可以吃50隻蚜蟲。春天時,交配後產卵。瓢蟲把卵產在長滿蚜蟲的葉片上。九天後,幼蟲孵化出來,葉片上的蚜蟲就是牠們的食物。幼蟲長得很快,然後變成蛹,倒懸在葉片下,8天後就變成瓢蟲。瓢蟲剛從蛹爬出來時是黃色,幾天後,顏色變成紅色,並出現黑點。


    蚊子雙翅目蚊科,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蚊子通常以花蜜、植物汁液及其他汁液做為食物的來源,蚊子吸取這些液體後,一方面用作體內能量及水份的供給,另外也可於脂肪體中貯存。我們大家可能都沒有注意到蚊子會聚集於開花植物之花蕾中,吸取花蜜這一現象吧!事實上,雄蚊終其一生只吸取花蜜等植物汁液,而不會吸血。而雌蚊吸血是為了產卵的需要,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蚊科昆蟲的幼蟲又稱為孑孓,通常生活在池沼、水溝或積水的器皿等處。孑孓常用尾端貼著水面,作倒垂式的漂浮。這是孑孓在呼吸。它利用腹部近尾端的呼吸管,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


    蜻蜓分類上屬於蜻蛉目。蜻蜓特徵包括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與及修長的腹部,長約8厘米 。蜻蜓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 例如蒼蠅蜜蜂蝴蝶等,部分甚至捕食魚類。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交尾後,雌蟲產卵於水草中。蜻蜓通常在稚蟲(水蠆)棲息的湖泊池塘溪流濕地附近活動。


六、昆蟲英雄榜


1蜻蜓的视力是很发达的,能在飞行中捕捉小昆虫。蜻蜓


蜻蜓的複眼在昆蟲界要算最大最多的了,占頭部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最多可達2.8萬隻左右是一般昆蟲的10,而且構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遠處,下部分看近處。這樣它在空中捕捉小蟲時,便能得心應手,百發百中,從不落空。科學家模仿蜻蜓眼睛的構造,製成了複眼照相機,一次就能拍出千百張相片來。 昆蟲的眼睛大多不能活動。但蜻蜓的眼睛能隨頸部自由轉動,所以蜻蜓能夠瞻前察後,環顧左右。


2、蝴蝶


蝴蝶的口器像彈簧一般,細細長長的口吻,不吃東西的時候就捲起來,吸花蜜的時候就伸直。成蝶口器為虹吸式口吻,由兩片內凹的小顎外瓣特化延長嵌合而成,頭部能產生虹吸壓力幫助液體食物由中空口吻上吸。


3、竹節蟲


竹節蟲是大型或非常大型的昆蟲,體型修長,呈圓筒形,棒狀或枝狀;少數種類扁平如葉複眼發達,單眼通常退化。翅膀通常退化;如有翅膀,前翅通常小於後翅。不完全變態,陸棲,植食性昆蟲。多數分佈於熱帶。竹節蟲目包括了全世界最長的昆蟲-尖刺足刺竹節蟲 (Pharnacia serratipes,分佈於馬來半島),體長(含腳)可達55.5公分 。偽裝的高手,各式各樣的竹節蟲會在和牠體色相近的環境中活動,白天牠會將前腳伸向前面和觸角並列,所以我們看到的竹節蟲通常只有四隻腳,身體好長,高掛在樹枝或趴在樹幹不動,較小綠色系的若蟲還擅長「脫逃術」。牠的腳和觸角具再生能力,一旦被蜘蛛、蜥蜴等天敵逮到,就自然斷落,經過多次脫皮,又重新長出來。


4、跳蚤
跳蚤的身長只有0.5~3毫米,體重僅200毫克左右,可是往上跳的高度卻可達350毫米。也就是說,跳的高度是其身長的一百多倍。按其個子與跳的高度作比例計算,假如跳蚤像人那樣大,那麼它的跳高高度可達兩百公尺!這一項紀錄恐怕當今最優秀的跳高選手都難以創出。更加令人驚奇的是,跳蚤每四秒鐘跳一次,能夠連續不斷地跳78小時。﹝而蝗蟲可以跳比身長數十倍的距離。


5.糞金龜


型態特徵:體長2.0 - 2.2 cm ,全身黑色稍具光澤,觸角末端黃色,後腳細長略呈彎鉤狀。生活習性:成蟲出現於春、夏二季,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喜食 雜食性哺乳類動物糞便,會在糞堆直接以頭、腳搓製糞球,再以後腳鉤著糞球向後推著走,找到合適地點埋入土中食用或產卵。這種昆蟲會將卵產在糞球中,小糞金龜出生時就不會餓著了。因此雌糞金龜在挑老公時,送較大糞球來求偶的雄糞金龜就會受到青睞,外表反而不重要,因為都一樣黑。


七、摺紙蝴蝶


蝶蛾家族全世界約有十二萬種,是昆蟲家族第二大的勢力;台灣約有四百種的蝴蝶,蛾類的種類大約是蝴蝶的九到十倍。台灣的蝴蝶幾乎都是白天活動的”日光派”仙子,而蛾類則絕大多數都屬於晚間活動的”夜光派”俠客。
蝶類與蛾類的一般區分:




























 



蝶類



蛾類



觸 角



棍棒狀、錘狀



絲狀、櫛齒狀



腹 部



瘦長



粗短



前 後 翅



無連接器



一般有特殊連接器



休息姿勢



四翅合攏豎立於背方



四翅平展或呈屋脊狀



活動時間



白天活動



夜晚活動



 


◎蝴蝶的分類


 






















目次



科別內容說明





鳳蝶科:翅膀最大型、最豔麗、飛翔速度快、通常具有尾突,喜歡在花朵間訪花採蜜。體色可分為三大類:
黑色系
(如大鳳蝶、黑鳳蝶、白紋鳳蝶....)
金色系(如黃裳鳳蝶)
青色系(如青斑蝶、青帶鳳蝶等)





蛺蝶科:翅膀呈不規則鋸齒狀、前足退化、喜吸食腐果、尿液、死屍體液,一般人熟悉的枯葉蝶即為蛺蝶的一種。





粉蝶科:顏色樸素、多為中小型蝶、鱗粉易脫落





小灰蝶科:體型最小,後翅通常有尾鬚與假眼,當小灰蝶停留在花朵上吸蜜時,後翅尾鬚上下擺動,像蝴蝶頭部的觸角;加上假眼,看起來就像個「假頭」在動,可欺騙敵人由錯誤的地方攻擊。





弄蝶科:弄蝶體型稍微肥胖,五短身材看起來有點可笑。弄蝶身上披有長毛,看起來不像蝴蝶反似蛾。弄蝶雖胖卻不笨重,飛行速度就像隻小型戰鬥機一樣猛唷!



 


 


 


 


 


 


 


 


 


 


 


 


 


 


 


 


 


 


 


 


昆蟲之歌


 


一隻昆蟲     一張嘴


兩根觸角     兩個眼


有頭有胸     有腹部


昆蟲六隻腳   四片翅


長得多麼cute啊!     多麼hands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植物園第二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